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的调查研究
牛艳芬, 周松, 刘广, 刘晓伟, 张懿晖, 王海峰, 段然, 王鑫, 杨晓燕, 杜越聪, 王汐, 赵升, 金春霞, 杜国义, 史献明, 崔耀仁, 闫萍
摘要113)      PDF (960KB)(691)   
目的 调查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分布情况,为鼠传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集宿主动物舌根部和回盲肠部标本,分别用培养、PCR方法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阳性率的差异。 结果 共采集样本1 048份,其中舌根部543份,回盲肠部505份。致病性耶尔森菌细菌培养全部阴性。假结核耶尔森菌PCR初筛全部阴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PCR初筛铁草胺菌素受体蛋白基因( foxA)阳性2份,年阳性率为0.41%(2/490),舌根部和回盲肠部标本 fox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4.629, P=0.112)。 结论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部分地区主要宿主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鼠疫监测同时需要加强其他致病性耶尔森菌的监测。
2023, 34 (1): 91-9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1.016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1990-2020年小型鼠监测结果分析
陈永明, 康东梅, 闫萍, 杨顺林, 白雪薇, 周松, 王海峰, 郑楠, 杜国义, 陈凯乐
摘要286)      PDF (768KB)(1002)   
目的 了解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1990-2020年小型鼠种类构成和数量变化规律,为疫源地动物疫情的预测预警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Excel 2010软件对小型鼠调查数据进行总结和逐年逐月统计,运用集中度法对小型鼠季节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1990-2020年共计布夹112 205夹次,捕鼠1 322只,平均捕获率为1.18%,其中2019年捕获率最高(2.30%),其次是2004年(2.20%),2000年捕获率最低(0.41%),高于平均捕获率的有9个年份,即1990、1999、2004、2012-2016和2019年;共捕获11种鼠类,隶属于4科8属,其中以黑线仓鼠最多,占63.31%,为优势鼠种;2014年捕获小型鼠的种类最多,为8种,1991年最少,仅有1种。小型鼠数量在全年分布较均匀( M=0.13),相对数量较多的是6月(247/1 322,18.68%)、7月(259/1 322,19.59%)和10月(250/1 322,18.91%);优势鼠种黑线仓鼠数量年际分布与小型鼠分布基本一致,最高年份均为2019年,数量分布有一定的季节性( M=0.30),捕获率夏秋季相对较高,最高的月份是10月(0.98%),其次是7月(0.82%),再次是6月(0.71%)和11月(0.71%)。 结论 小型鼠的种类数量有上升趋势,种类构成丰富,应警惕其种类变化对鼠间疫情流行和传播带来的重要影响。
2022, 33 (1): 89-9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1.016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分布特征分析
白雪薇, 陈永明, 牛艳芬, 王海峰, 闫东, 史献明, 杜国义
摘要380)      PDF (663KB)(1253)   
目的 分析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趋势,为河北省鼠疫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对1950-2019年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疫情监测数据,应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阳性数量用构成比进行描述,不同组分布比较用 χ 2检验,动物鼠疫季节分布特征分析使用集中度 M值法。 结果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间隔年中位数为9.5年,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 M=0.387),10-11月高发,其次是4-5月;康保牧场和照阳河镇分离出的鼠疫菌株分别占73.13%和26.12%,为主要流行地区。动物鼠疫流行以长爪沙鼠(构成比为87.31%)为主,传播媒介主要为秃病蚤蒙冀亚种和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构成比均为1.49%)。鼠类阳性材料中,自毙鼠占92.25%。5次动物鼠疫流行期间,从长爪沙鼠中分离到的鼠疫菌株数量不同( χ 2=20.026, P<0.001),长爪沙鼠平均密度为1.98只/hm 2,体蚤平均蚤指数为1.12,巢蚤平均蚤指数为3.19。 结论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呈间歇性、相对稳定性特征。为降低动物鼠疫发生风险,应密切关注长爪沙鼠密度及寄生蚤指数变化,在春秋季及时采取灭鼠灭蚤措施。同时加强已知疫区自毙鼠搜索工作,及时发现动物疫情,防止疫情扩散。
2021, 32 (3): 324-328.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3.013
河北省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鼠体蚤与气象因素关系分析
牛艳芬, 刘合智, 张懿晖, 康东梅, 刘广, 王海峰, 闫东, 陈永明, 周松, 杜国义
摘要334)      PDF (508KB)(976)   
目的 探讨河北省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鼠体寄生蚤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1-2013年河北省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鼠体寄生蚤类的监测数据和同期降雨量、气温和湿度等气象资料,按照四分位间距将降雨量、平均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分为4组,比较不同组间混合鼠体的染蚤率和蚤指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索气象因素与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的关联性。 结果 不同降雨量和平均气温组间鼠体染蚤率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1.031、20.212, P<0.05),降雨量>60.40 mm和平均气温>18.20℃时,鼠体染蚤率最高;不同降雨量、平均气温组和平均相对湿度组间鼠体蚤指数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8.044、9.254、9.082, P<0.05);当降雨量>60.40 mm、平均气温为13.30~18.20℃和平均相对湿度>64.00%时,鼠体蚤指数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染蚤率与降雨量和平均气温呈正相关( r=0.396、0.547, P<0.05),蚤指数与平均气温呈正相关( r=0.376, P<0.05)。 结论 降雨量、平均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河北省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的重要气象因素,可根据气象条件指导开展针对性的灭蚤防疫工作。
2021, 32 (1): 41-4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1.008
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技术在鼠疫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王海峰, 陈永明, 周松, 牛艳芬, 杨晓燕, 张懿晖, 刘广, 杜国义, 刘合智, 史献明
摘要330)      PDF (705KB)(1051)   
目的 针对分离自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进行DNA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分型,对比同一类型疫源地,不同地区分离的菌株基因型,建立沙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株的CRISPR基因库,为疫情的追溯和流行病学分析奠定基础。 方法 应用3对CRISPR引物(YPa、YPb、YPc)将实验菌株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并测序,然后将所测得CRISPR序列与文献最新报道的CRISPR Dictionary比对,找出CRISPR spacer阵列,确定基因型别,最后用Bionumerics 7.6软件制作聚类图,分析其进化关系。 结果 33株鼠疫菌共发现9种spacer,包括4种YPa(a1、a2、a3、a56)、2种YPb(b1、b2)和3种YPc(c1、c2、c3),经比对所有菌株被归为1个CRISPR基因簇(Cb2),2个基因型,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鄂托克旗和杭锦后旗菌株为1个新基因型,命名为2'型(a1-a2-a3-a56,b1-b2,c1-c2-c3),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河北省康保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菌株均为基因1型(a1-a2-a3,b1-b2,c1-c2-c3)。 结论 鼠疫菌在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整体上遗传稳定,归于1个基因簇,但是也存在一些微进化,体现在不同地区的菌株有不同的基因型。
2021, 32 (1): 30-3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1.005
河北省康保县2014-2018年鼠疫监测结果统计分析
刘溢洋, 王海峰, 赵永亮
摘要333)      PDF (463KB)(839)   
目的 掌握康保地区动物间鼠疫监测动态,为准确预测鼠疫疫情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防控对策。 方法 结合该地区多年来的监测情况及动物间鼠疫流行情况,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按照医学统计学方法对2014-2018年康保县鼠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14-2018年康保县长爪沙鼠年平均密度为0.14~0.93只/hm 2,达乌尔黄鼠年平均密度为0.22~0.69只/hm 2,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小型鼠主要优势鼠种为黑线仓鼠,长爪沙鼠平均鼠体蚤染蚤率为22.56%~46.26%,平均鼠体蚤蚤指数为0.57~1.25,主要寄生蚤为秃病蚤蒙冀亚种,达乌尔黄鼠平均鼠体蚤染蚤率为40.56%~88.46%,平均鼠体蚤蚤指数为2.42~6.73,主要寄生蚤为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血清学检测阳性3份,分离出鼠疫耶尔森菌6株。 结论 康保地区动物间鼠疫监测情况复杂,即使是在野鼠密度较低的时期,仍要继续加强鼠疫监测力度,持续做好灭鼠工作,定期开展鼠疫风险评估,严防当地鼠疫疫情的发生。
2020, 31 (2): 215-218.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2.020
河北省康保县2017年分离的3株鼠疫菌株基因分型及流行病学分析
王海峰, 周松, 刘合智, 刘晓伟, 杨顺林, 杜国义, 史献明
摘要290)      PDF (354KB)(824)   
目的 研究河北省康保县2017年分离的3株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的基因型及遗传特征。 方法 采取水煮法和试剂盒提取法分别对2017年在康保县分离的3株鼠疫菌提取DNA,根据文献报道,选择pMT1和22个差异区段(DFR)位点,经过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分析其基因型别。 结果 3株鼠疫菌的目标条带为DFR02~05、DFR08~11、DFR14、DFR19~22和pMT1,均缺少DFR01、06、07、12、13和15~18,经比对其基因型为G20。 结论 2017年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分离的3株鼠疫菌株基因型别均为G20,不同于以往分离的G17型,新基因型的出现为进一步研究菌株的遗传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提供了依据。
2019, 30 (1): 40-4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1.008
两种基因分型方法在河北省鼠疫耶尔森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研究
王海峰, 张懿晖, 杨晓燕, 刘溢洋, 牛艳芬, 刘广
摘要320)      PDF (525KB)(999)   
目的 分析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基因型别和遗传变异特征。 方法 采取水煮法对康保县1972-2017年分离的鼠疫菌提取DNA,利用已有文献报道的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LVA)和差异区段(DFR)两种分型方法,经过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序列分析后确定被测菌株的基因型别。 结果 河北省分离的鼠疫菌MLVA基因分型一致,并确定了串联重复序列位点的重复数目;DFR基因型为G17和G20。G17型主要缺失DFR1、6、7、13、15、16、17、18,G20型主要缺失DFR1、6、7、12、13、15、16、17、18。 结论 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菌株遗传特征比较稳定,2017年动物间疫情是邻近地区的疫情蔓延还是当地菌株的遗传变异,需要进一步研究。
2018, 29 (6): 564-56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6.004
利用差异区段分型方法对沙鼠型鼠疫菌和鼠疫菌EV76疫苗株进行鉴定
王海峰, 周松, 李玉贵, 白雪薇, 孙睿, 胡乐乐
摘要339)      PDF (414KB)(867)   
目的 利用差异区段(DFR)基因分型方法鉴别沙鼠型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和鼠疫菌EV76疫苗株。 方法 采取水煮法对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和2003年河北省康保县分离的6株沙鼠型鼠疫菌和鼠疫菌EV76疫苗株提取DNA,引物选用文献报道中的22个差异区段和pMT1,PCR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分析其基因型别。 结果 沙鼠型鼠疫菌DFR基因型分别为G11、G17和G20。G11缺失位点为DFR01、06、07、13、15、16和17,G17缺失位点较G11增加DFR18,G20缺失位点较G17增加DFR12;鼠疫菌EV76疫苗株的缺失位点则为DFR01、02、04和10。 结论 利用DFR基因分型方法能快速区分沙鼠型鼠疫菌和鼠疫菌EV76疫苗株,可避免工作中因菌苗污染而造成分离到鼠疫菌的假象,鼠疫菌株基因型别的鉴定可以快速追溯疫情来源。
2018, 29 (5): 436-438.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5.003
河北省1950-2013年动物鼠疫流行特征调查分析
马勇, 杜国义, 周松, 刘冠纯, 杨顺林, 王海峰, 张懿晖, 杨建明, 姚剑坤, 崔树学, 谢树军
摘要342)      PDF (306KB)(815)   
目的 调查河北省动物鼠疫流行因素,为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河北省1950-2013年鼠疫监测资料。采用鼠疫四步检验法检验啮齿类动物;采用集组法或单只拉胃法检验蚤类。 结果 共检测啮齿类动物240 358只,发现鼠疫阳性材料123份;检测媒介蚤14 856匹,鼠疫耶尔森菌阳性材料5份;河北省共有7个动物鼠疫流行年份。 结论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呈间歇性流行,主要宿主动物变迁是发生动物间鼠疫的主要因素,长爪沙鼠密度在动物鼠疫流行年前后均有上升,应引起注意。
2018, 29 (3): 293-29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3.019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变异性研究进展
史献明, 杜国义, 王治宇, 杨顺林, 王海峰, 周松, 刘冠纯, 谢树军, 姚剑坤, 崔树学, 杨建明, 张懿晖
摘要328)      PDF (380KB)(908)   
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流行初期分离的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毒力较强,脱氮能力稳定,质粒种类丰富,但在流行末期分离的鼠疫菌往往毒力较弱,脱氮能力不稳定,质粒易缺失。鼠疫菌的形态学在自然界中存在较大差异。该文通过探讨河北省鼠疫菌的生物学、生化、质粒和毒力变异情况,揭示鼠疫静息期存在的机制。
2018, 29 (1): 100-10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1.027
河北省116株鼠疫耶尔森菌差异片段基因分型及流行病学分析
王海峰, 刘合智, 白雪薇, 杨顺林, 周松, 胡乐乐, 刘溢洋, 李玉贵, 史献明
摘要289)      PDF (521KB)(769)   

目的 研究河北省鼠疫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菌株的基因型别和遗传特征。方法 根据鼠疫基因组的22个差异区段和pMT1设计引物,对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分离的116株菌株进行分析。结果 116株鼠疫菌株均缺乏DFR01、DFR06、DFR07、DFR13、DFR15~18片段,参考DFR基因分型系统,河北省鼠疫疫源地的菌株为基因17型,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白旗、太仆寺旗相邻的康保县北部。结论 河北省鼠疫菌菌株遗传稳定,仅有1个基因分型,疫情流行趋于平缓。

2016, 27 (5): 470-47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5.012
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指示动物研究进展
王治宇, 张志霞, 刘海翔, 杨建明, 王海峰, 杨顺林, 史献明, 杜国义
摘要321)      PDF (258KB)(731)   

鼠疫是一种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宿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目前发现可自然感染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的动物有223种。鼠疫指示动物是指在自然界中可自然感染鼠疫菌,对其具有低敏感性、高抗性的动物,该类动物在鼠疫菌的保存和传播中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高抗动物的调查和研究,为早期发现和追踪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2016, 27 (4): 411-41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4.027
酶免疫染色技术快速检测鼠疫F1抗原的应用效果评价
白雪薇, 刘合智, 史献明, 王海峰, 杨顺林, 周松, 胡乐乐, 李玉贵
摘要257)      PDF (369KB)(1027)   

目的 评价酶免疫染色法检测鼠疫F1抗原效果。方法 通过辣根过氧化酶标记鼠疫F1单克隆抗体(HRP?F1McAb)免疫染色法,检测266只强毒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感染鼠脏器标本和207只对照啮齿动物标本,同时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微量法和胶体金纸上色谱法(RGICA)进行对比。结果 HRP?F1McAb免疫染色法和RIHA检测一致率为98.52%,Kappa值为0.970,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0,P=0.016);HRP?F1McAb免疫染色和RGICA检测一致率为98.50%,Kappa值为0.901,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0,P=0.625)。HRP?F1McAb免疫染色法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7.02%,阳性预测值为97.14%,阴性预测值为100%,约登指数为0.970。结论 鼠疫F1抗原免疫染色法敏感特异、快速简单,在鼠疫早期快速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2016, 27 (2): 184-18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2.024
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在河北省鼠疫菌株分型中的应用
王海峰, 杨顺林, 周松, 白雪薇, 张懿晖, 杨晓燕, 牛艳芬, 刘合智, 杜国义, 史献明
摘要272)      PDF (474KB)(741)   

目的 利用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对河北省鼠疫疫源地菌株进行基因型别研究。方法 根据14+12对VNTR设计引物,对116株鼠疫菌进行分析。结果 116株鼠疫菌针对每对VNTR均有不同的重复数目,但是同一对VNTR对所有菌株的VNTR重复数目相同。与CO92和EV对比,河北省鼠疫疫源地菌株显示出不同的扩增结果。结论 河北省鼠疫疫源地鼠疫菌只有1种不同于其他疫源地的基因型别,为疫情的追踪溯源和鼠疫菌突变监测提供了依据。

2016, 27 (2): 141-14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2.012
串联重复序列在鼠疫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王海峰, 刘合智, 杨顺林, 周松, 白雪薇, 杨晓燕, 张懿晖, 陈凯乐, 梁莹, 史献明
摘要245)      PDF (365KB)(996)   

鼠疫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甲类传染病,由于我国存在着多种类型的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的特征及致病力不同,因此将不同疫源地的菌株进行基因分型,探讨其亲缘关系,对于鼠疫突发疫情的追溯具有重要意义。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方法被认为分型能力较好,但是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的选择是分型的关键所在,该文主要介绍VNTR在鼠疫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进展,为基因分型提供参考。

2016, 27 (1): 89-91.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6.01.028
河北省鼠疫耶尔森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王海峰, 杨顺林, 周松, 史献明, 胡乐乐, 刘合智, 梁莹
摘要284)      PDF (452KB)(935)   

目的 对分离自河北省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的116株鼠疫菌株进行基因分析研究。方法 根据鼠疫基因组比对, 选择15对引物对测试菌株进行PCR扩增, 并对扩增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5对引物对116株实验菌株均得到相应的扩增结果, 同一引物测试菌株扩增结果目标条带长度均一致, 串联重复序列的重复数相同。不同引物扩增目标条带长度不同, 串联重复序列的重复数也不同, 如引物M52对所有菌株扩增产物长度均为153 bp, 串联重复序列的重复数均为3, 而引物M59的扩增产物长度为250 bp, 重复数均为7。结论 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证实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鼠疫菌基因稳定, 鼠疫菌MLVA数据库将对未来的鼠疫菌变异和溯源提供技术支持。

2015, 26 (2): 141-144.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2.008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指示动物犬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杜国义, 杨建明, 王海峰, 史献明
摘要569)      PDF (859KB)(787)   
2012, 23 (4): 362-362.
集中度结合圆形分布分析河南省2005-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季节特征
王海峰, 聂轶飞, 李孟磊
摘要554)      PDF (1115KB)(855)   
目的 分析河南省2005-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发病时间聚集性和分布特征,探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的应用。 方法 应用集中度结合圆形分布法对河南省2005-2010年HFRS患者发病时间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河南省2005-2010年HFRS集中度M值依次为0.356、0.243、0.370、0.341、0.489和0.746;圆形分布平均角依次为338.21°、12.47°、296.03°、341.19°、319.87°和314.42°。除2006和2007年外,河南省HFRS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 P<0.05),各年发病高峰日不完全相同( P<0.05)。 结论 河南省HFRS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其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11、12月,近年来HFRS发病高峰有前移的趋势。
2012, 23 (4): 345-346.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多样性研究进展
杜国义, 杨建明, 王海峰, 史献明
摘要799)      PDF (848KB)(981)   
鼠疫自然疫源地内主要宿主在鼠疫的传播以及鼠疫菌保存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是近些年来,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呈现出多样性,尤其是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非主要宿主对于鼠疫的传播成为比较经典的鼠疫传播模式,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现通过动物与鼠疫传播的关系进行阐述,建议在我国的鼠疫监测过程中重视这些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监测,将对我国鼠疫防控措施的制定、监测等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2012, 23 (3): 273-274.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生物学特征的研究概述
王海峰, 杜国义, 史献明, 董国润, 刘合智
摘要989)      PDF (966KB)(979)   

为进一步研究河北省鼠疫疫源地的结构和性质,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对该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做了总结,分别从生化特征、营养需求、质粒特征、毒力因子、毒力和毒素几方面进行介绍,发现河北省分离的鼠疫菌属于B群鄂尔多斯高原型,营养需求表现为对甘氨酸的半依赖和对色氨酸的营养依赖,含有4种质粒,其中13×106质粒是内蒙古长爪沙鼠疫源地所特有,有的菌株缺失45×106质粒,全部菌株表现为F1抗原和鼠疫菌素(PstⅠ)阳性,而鼠疫菌色素沉着(Pgm)和VW抗原阳性仅占一定比例,表现为遗传的不稳定性,中等毒力。

2010, 21 (6): 638-639.
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鼠疫F1抗体技术的应用
刘合智,张懿晖,杨晓燕,王海峰,杜国义,胡乐乐,杨顺林,董国润
摘要1325)      PDF (354KB)(1045)   

【摘要】 目的 研究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gS?ELISA)检测鼠疫 F1 抗体技术在鼠疫监测中的实用性。 方法 用DAgS?ELISA和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微量法对比检测558份标本鼠疫F1抗体。结果 IHA检测出阳性33份,DAgS?ELISA检出阳性31份,阳性符合率为90.91%,阴性符合率99.81%,总符合率99.28%,二者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91%和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625)。2种方法测定27份鼠疫免疫血清均阳性,IHA微量法的敏感性高于DAgS?ELISA(t=3.023, P=0.006)。结论 DAgS?ELISA检测鼠疫F1抗体敏感性低于IHA微量法,但特异性好,无前滞反应,可避免初筛漏检问题。

2009, 20 (5): 467-469.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黑线仓鼠寄生蚤的调查
杜国义;史献明;王海峰; 王治宇; 白晓英; 胡乐乐; 董国润; 刘合智; 白雪微; 杨顺林
摘要853)      PDF (74KB)(864)   
目的 了解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黑线仓鼠寄生蚤情况。方法 于2006年4-7月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挖掘黑线仓鼠的巢穴,捕获该鼠体外寄生蚤并鉴定。结果 共发现蚤类2科4属7种,黑线仓鼠体外寄生蚤的蚤指数为1.41,窝巢的染蚤率为100%,蚤指数为4.25。结论 黑线仓鼠体外寄生蚤的种类较多,有利于了解鼠疫自然疫源地传播媒介种类。
不同鼠疫检测技术在河北省鼠疫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史献明1;刘合智1;杜国义1;白雪薇1;王海峰1;张月枝1;杨建民2;李贵民3
摘要1069)      PDF (101KB)(662)   
目的 通过用鼠疫血凝试验、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金标)和ELISA 3种方法检测啮齿动物血清,用金标、ELISA、PCR与鼠疫反向血凝试验和细菌分离检测啮齿动物脏器,评价其在鼠疫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用鼠疫血凝试验、金标和ELISA 3种方法检测啮齿动物血清;用金标、ELISA、PCR、鼠疫反向血凝试验和细菌分离检测啮齿动物脏器。结果 鼠疫血凝试验、金标和ELISA 3种方法对啮齿动物血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32%、0.32%和1.26%。金标、ELISA、PCR、鼠疫反向血凝试验和细菌分离对啮齿动物脏器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5%、0.70%、4.90%、0.70%和0.70%。结论 金标、ELISA、PCR值得推广应用,非常适合基层和快速诊断应用。
用4对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验鼠疫菌的研究
杜国义;史献明;刘合智;张月枝;白晓英;李玉贵;白万翔;王桂琴;白雪微;王海峰;杨顺林;胡乐乐
摘要1151)      PDF (165KB)(672)   
目的 以传统的“四步检验”法为“金标准”,用4对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鼠疫动物材料,从而探索一种鼠疫快速诊断的方法。方法 毒力测定和4对引物PCR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 在150份动物材料中,传统的“四步检验”作为金标准共检出阳性62份,而PCR法共检出阳性52份,经 χ 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1.42, P>0.05)。PCR实验在4h内全部完成。结论 4对引物PCR法具有快速、敏感等优点,可以用于鼠疫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